沿着穿越的铁轨感受重庆丰富多样的风光之美
2025-10-19 07:15:18
来源:重庆日报
10月13日,长江索道北站,“种草官”打卡,拍下了重庆数字影院的千面。记者 李宇恒 摄/视觉重庆 “种草官”李玉娟的手机上,出现了这样的画面:脚下河流奔腾,轨道过桥,镜头一转,洪崖洞的灯光一层一层亮起来。 “在重庆这个城市里,空间仿佛在折叠又展开,你每次看、转一圈,都可能会遇到一个想要打卡、想要花钱的新场景。”李玉娟叹了口气。这就是重庆以其独特的地貌,上达“云端”,下达“洞天”,纵向整合河岸,创造丰富多样的消费场所的例子。评价。如今,“8D魔幻”不仅是这座城市的标签,更是拉动消费强劲增长的引擎。立体交通将“流量”变成“维护”。 “快看!前面就是湖广会馆了!” “旁边就是洪崖洞!” 10月13日下午,长江索道的车厢缓缓滑入江心,“除草官员”们纷纷表示赞叹,纷纷按下快门。这条横跨长江的索道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,更是诠释重庆立体消费格局的“空中观景台”。长江索道工作人员介绍:“索道连接渝中区和南岸,乘客不仅可以体验跨越长江的独特感受,还能将悬崖栈道、层层叠叠的建筑尽收眼底。这种沉浸式体验本身就是一个移动消费场景。”美团出行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期间,“长江索道”搜索量环比增长226%,“索道附近酒店”搜索量环比增长222%。重庆另一张“8D魔幻”名片——跨座式列车2号线李子坝站,凭借“铁轨穿楼而过”的视觉景观,从单纯的出行节点升级为流动的“消费传送带”。里站子坝周边,20余家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涵盖正宗重庆小面、创意城市文化创意等多元化业态。游客的涌入推动了附近餐馆和纪念品的消费持续上升。伴随着这股消费热潮,餐饮业表现不俗。距李子坝火车站仅500米的李子坝凉山鸡餐厅,节假日期间一房难求。 “一半以上的客人都外出了“特意来这里打卡的f镇游客。”该店员表示,不少游客看完“轨道穿楼”后停下来品尝重庆特色美食。李子坝并不是唯一使用轨道风光的。今年年初,江北相国寺码头的“江北阿~泰”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新热点,游客纷纷趁机拍照留念。 “吞噬”过往的列车。创意互动不仅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专程前往,也带动了周边茶饮和文化创意摊位的人气。乘势而上,“江崖街洞天”带动消费增长,利用创新地形,超越现有交通。近年来,重庆通过建设“江崖街洞” “天”消费空间系统构建“山城步道+N”综合场景286个“街区特色+滨江经济带”。这些场景直接带动沿线商铺租金上涨15%至20%。渝中区戴家巷高原后街,悬崖边堆放着9个巨型橙色集装箱,形成了长江上独特的青年地标。“这一景观太戏剧化了,可以将索道、江景和悬崖咖啡馆同时包含在内。” “10月13日下午,植草官”李玉娟在悬臂观景台上录制了一段视频,“我身后是网红‘咖啡洞’,这是一场真正的‘悬崖边缘仪式’。”在戴家巷街道的峡谷里,游客不仅可以俯瞰长江和索道,还可以品尝美味的咖啡。这种“上天入地”的沉浸式体验,是重庆转变地形优势在消费场景之美上的集中体现。该区借助临江绝壁的独特地势,这条不到200米的街道成功聚集了40余家专卖店,形成了一个兼具城市行为案例和现代活力的消费主题高原。 屋顶“城市天空乐园”的建成,将曾经提到的屋顶改造成俯瞰两河四岸全景的时尚高地消费,集展览、轻食、休闲于一体。 社交。 “洞穴经济”为消费者提供了夏季避风、冬季避风的独特体验,探索因素也形成重庆消费新吸引力。步行、餐饮、娱乐等消费领先; “城市”,将地理的复杂性转化为消费的丰富性,通过立体交通连接消费场景,利用地形优势,打造新的消费空间,不仅创造了独特的消费空间“铁路穿过建筑”、“索道穿越河流”等象征特征也是通过“交通就是场景,土地就是消费”的创新模式生成的。 “8D魔幻”地形转化为触觉、感性、温暖的消费符号。新渝报·重庆日报记者邱晓雅主编:邓敏露发言请遵守新闻服务协议